齐鲁名师丨栖霞市实验中学费祯红:与学生共情,做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日期:2020-07-22 09:16    来源: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

字号: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作者 | 于莹     

编辑 | 刁博雅    

摄影 | 王金奎、景浩恒


  “从未想过有幸成为一名教师,一旦站上讲台便想要成为自己在学生时代渴望遇到的那种老师。而做了老师后,又想着班主任是教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便改行成了一名数学老师。”机缘巧合下,费祯红从懵懂的大学毕业生成为了一名教师,更是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完成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蜕变。

  回望从业26年来的教学经历,对费祯红而言,其收获的不单单是教学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的启迪和对教育的思考。

  本期齐鲁名师,带你走近这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让数学变成故事的“教书匠”。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大学毕业的费祯红被分配到电视大学做计算机老师,彼时的她仅凭着学生时代对老师的印象开始摸索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起初是在大中专任教,和学生们又几乎都是同龄人,所以彼此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感,关系自然就亲近些,教学工作也相对好开展。”

  2002年,本可以继续任教计算机老师的费祯红毅然决定改行。“对我来说,班主任是教育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班主任才算得上一名完整的教师。”

  在栖霞市实验中学,计算机老师是没有机会成为班主任的。为此,费祯红向学校提出了想要转做数学老师的想法,并利用整个假期将初中四年的所有教材学习了一遍,为新学期的教师文化课考试做足了准备。

  也正是这场考试让费祯红认识到自己在知识储备上的欠缺,于是,她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便去听其他老师的课,晚上则不停地刷题。“既然选择了,那就要做好。”四年的沉淀积累,使费祯红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是让她多了一份底气。

  当回想起多年来在教学方面的最大转变时,费祯红这样说道:“最明显的变化是在教学方法上面,从最初的‘教教材’变为现在‘用教材教’。”备课时,不再像从前那样按部就班地以教材的编写顺序来安排授课内容,而是将自己对整堂课的设计和想法融入到新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并根据知识点的难易与学生的接受程度对授课形式进行适当地优化调整。

  在多数人眼里,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费祯红却总能化繁为简,使它变得生动活泼。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知识点时,费祯红会以“笛卡尔因墙角的蜘蛛网而得到启发”为引子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中,学生时常会用类似于‘数学老师’‘语文老师’‘思政老师’这样的词汇来称呼你,从中能深切感受到学生是通过老师去认识学科继而喜欢上这门课的。所以说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东西很可能会成为他们对学科最初的印象,因此对教学内容的再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至关重要。”费祯红常说,如果你希望数学是智慧的,你便传达出智慧;如果你希望它是优美的,你便将数学优美地呈现出来。

  “同一节课给不同的班级上,知识点是一样的,但课堂设计的内容却是完全不同”;“费老师的课学不来”,这是费祯红的同事对她的评价。一堂函数课便验证了这一点,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所以学生们普遍昏昏欲睡,于是费祯红便这样导课:“hello, everyone. This class I’ll give you an English Lesson. 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listen to me ‘sin cos tan’.”通过一小段简短的英语引出了即将学习的“函数”,当看到一双双闪着光芒的眼睛时,她便清楚地知道效果达到了。最后,这堂课也如费祯红预想的一样顺利高效地进行了下来。

  教学的巧妙之处也正在于此,就如此前费祯红在烟台市送课下乡活动以及西藏、新疆支教时的感受一样,因为学情不同,课程的设计梯度就自然不尽相同,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差距去重新设计课程,实现课程的再造。

  

  成为自己上学时想遇到的老师

  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传授知识,更在于与孩子之间情感的拉近。“希望成为那种自己上学时想要遇到的老师。”初为人师的费祯红,从学着做教师开始。如今26年过去了,当年那位懵懂的青年教师早已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与孩子的心灵是等高的,不因为我是师长而与学生产生距离感”;“有时候不能与学生共情,但起码学会倾听”;“我崇尚的教育方式是润物细无声的”。

  而这近三十年的教学经历让费祯红不仅获得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收获了来自于学生的启迪与感动。

  “担任班主任后,就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表面,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世界。”而想要真正做到与每位学生沟通其实很难,经过思考费祯红最终决定通过给学生写小纸条的方式与学生搭建沟通的桥梁,“有时文字的力量更能打动人”。

  其实,真正让费祯红坚持这一想法的是缘于一位家长的反馈,费祯红回忆道:“一位毕业生的家长在收拾孩子书包时,看到了我给孩子写的小纸条,得知像这样的纸条孩子手里还有很多后,家长很受感动。”也正因家长的这一席话,让费祯红认为这一方式是有效的,并下定决心坚持下去。后来,“纸条”慢慢变成了“信”,受众面也从“学生”逐渐扩大到“学生”和“家长”,在给家长的一封信里,费祯红用“战友”来称呼家长们。

  “在我的班级里有个不成文的习惯,毕业时学生们会将自己写的信梳理成一个本子并作为毕业礼物送给我,每次都很舍不得看,一定要等到晚上十一二点,家里人都睡了以后再慢慢地看,那一刻真的是泪流满面。”说到这儿,费祯红的眼眶湿润了,对她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老了以后,坐在摇椅上,晒着太阳,看着一封封饱含她与学生们珍贵回忆的书信。“学生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给予他们的”。这或许也正是她为人师长后最大的幸福感吧。

  “计算机”“数学”“老师”三个名词成为串联起费祯红二十六年教育生涯的三个关键要素。从初为人师到独具教学风格的“老教师”,费祯红用心追逐自己的教学理想,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房。回望她已走过的二十六年,有迷惘、有艰辛、亦有成长;放眼前路,她真诚、坚定更充满期待,因为她与学生们的故事仍将继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